回顾2011年酒店事件
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在2011年岁尾已全面启动的“第二届中国饭店金星奖”100家酒店荣膺评选主题活动,
将再次将本年度的中国酒店业年度主旋律——“服务质量年”推向一个更高境界,并据此影响中国星级饭店尤其是
高星级饭店在“品质·品牌”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
即将在2011年12月16日越南利来大酒店布达的《独立饭店组织共识》则代表了中国及亚洲地区独立饭店走品
牌联盟道路的诉求和愿景。上述二个标志性事件,分别昭示了中国酒店业星级化、联盟化的业态走势及其市场成长
维度,其直接影响到主题化、联盟化在中国酒店业的创新和发展。
新版饭店星级的划分和评定标准——硬件不苛求、软件不迁就
如果说1993版的饭店星级标准推广的初衷,折射出当时中国酒店业普遍存在的“软件不足硬件来补”的饭店
市场基本现状的话,历经18年的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宣贯推广,以及与饭店市场成长维度及其成熟度因果关联的屈
指四次的星级标准修订(1993版、1997版、2003版、2010版),则让中国酒店业回归到更加理性的层面,即回
归到“硬件不苛求、软件不迁就“的星级评定的基本出发点。2010版“硬中带软”的星标体系设计理念(如600
满分中占8%(49分)的整体舒适度考量),以及首次提出“完全服务型饭店”和“有限服务型饭店”的概念(以
三星级饭店为其上下分水岭),以及星级饭店“核心产品”的概念界定(即客房作为星级饭店核心产品占600满分
的31.8%(191分)等等,都充分揭示了饭店星级品牌形象与市场产品细分的辩证关系,为酒店投资经营者区划出
一条清晰而又可以有效遵循的酒店星评达标权重导向的技术路径。为此,酒店业主和经理人要准确解读新版星级标
准,使之成为酒店投资硬件的必要性的“共性尺度”和运营软件的充分性的“参考坐标”,进而为今后正确导入和
具体运用目前正在申请立项的《星级饭店设计规范》(锦派酒店顾问机构为立项提纲参与人之一),奠定“必要+充
分”的充要条件。
WTO入世十年——中国酒店十年磨一剑
中国在十年前的WTO入世,不但见证了中国酒店业“十年磨一剑”,塑造了中国成为“世界酒店大国”的形象
(目前已逾1.5万家星级饭店、165万间套客房),还给“世界旅游组织(WTO)”多次预测中国在2020年将成为
“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目前仅次于法国、美国)和“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创造了以“客源”为市场载
体的经济基础条件。中国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始终是和屈指逾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分不开的。WTO的市场化
经济直接影响了中国尤其是沿海经济区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而这正是中国酒店业的风向标或起始点。我们对“城市
综合体”的关注评价,已经从另一个视角解构了“酒店地产”乃至“旅游地产”中,酒店以其“存量资产+资本经
营”的经济产业特征,为现代旅游“七大要素”(住、食、行、游、购、娱及网络)增添了新的市场经济活力。在
可以预见的未来(遂以经济学上的“长短波理论”(即5-10年经济周期曲线)为考量),WTO的市场化经济,已经
为列入“充分市场竞争行业“的酒店业构建了“酒店地产经济+存量资本经营”的市场坐标,这就是WTO给以酒店业
(实际应称为“住宿业”)为市场基础的中国旅游业带来的久远并深刻的影响。而“旅游实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
实证命题,已经不再仅仅具有哲学层面的辨析意义,它将深刻影响我国人民商旅居停的主流价值观及其生活方式的
选择,这就是WTO入世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边际性“乘数效应”。
2011年地产调控将影响旅游业大格局
从某种角度看,目前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来的所谓紧缩调控举措,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上的导向作用。由
于“酒店地产“的经济属性日趋见长,中国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反而加剧了“写字楼变公寓、公寓变酒店”的市场
投资权重导向。可以预期,今后“酒店式公寓(或服务式公寓)”将会和传统商务酒店市场再分一勺羹,成为酒店
市场中的一朵奇葩而斗花争艳。最终会引伸出“酒店是房地产业态不可或缺的市场要素“这一难舍难分的选择命题,
已深深影响着旅游或商业地产的大格局及其业态细分。
酒店职业应该是乐活型的职业生活方式
中国酒店业总量的快速发展(2015年将由目前的650家五星级饭店增加到1200家即为一例),与酒店从业人员
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将会长期并存,不足为怪。酒店行业本质上看是“人“的服务招待业,更是一个”经验+技能
“的社会分工行业,其主要输送的人力资源,尤其是新生代的应届毕业生,应该以中等及大专职业教育为社会人力资
源的主体。当中国的“酒店业”何时与“住宿业”为同一行业范畴概念,而无须再冠以“旅游饭店”的字眼,我们酒
店从业人员梯度建设和储备的切入点就可以从“家庭主妇/主男”阶层开始,把所谓“酒店是吃青春饭”的观念演绎
为“一种职业的生活方式选择”,届时“酒店嫂/酒店伯”就会比“空嫂”来的更富有社会实际效应,并雨后春笋般
的融入酒店从业大军,同时享受服务业中较好的薪酬待遇水准(如金融业),而“酒店高消费附加税”就是为其提高
社会薪酬福利待遇的“二次财政分配”的经济杠杆之一。
展望2012
2011年的中国酒店业是一个机遇大于挑战的一年——从《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2010版)的全面宣贯
推广到“全国旅游饭店业发展暨五星级饭店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在重庆市召开(2011年7月26日),乃至“第二届中
国饭店金星奖”将再次在济南市的山东大厦隆重举办,都揭示了中国酒店业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充满市场机遇的行
业挑战中更加趋向成熟;2012年的中国酒店业是挑战大于发展的一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反弹效应既刺激了酒店业的
周期性复苏或上升曲线延伸,也蕴藏了仍在上升时期的中国酒店业,还继续残留着相当非理性投资入市的暗流,即投
资酒店成为转移资金或抬升地产物业(这就可以理解为何高档住宅社区总想捆绑一家高星级酒店给房地产做商旅地标)
的筹码。其最终结果会加剧酒店业供大于求的市场存量而直接影响酒店直接经营的效益,以及间接影响酒店投资回报
的预期,这就是所谓在继续发展中的中国酒店业的挑战二重性——一方面酒店业成为吸引投资的市场载体而富有吸引
力,另一方面又有可能成为影响酒店行业的当地的平均业绩让挑战大于发展。“机遇·挑战·发展”这三个主题词仍
将伴随着中国酒店业走进2012年并贯穿始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