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讲座:一家现代酒店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连载文章之十:现代酒店整体运作理念与系统运转概论精要
——理念·模式·风格·特色·机制·企划·设计纵横述
作者:张楠 孙凤芝 曹海涛
【主题词】概念设计;创新策划;理念矩阵;解构要素;标准导向
【核心内容】本期专栏文章连载之十系《现代酒店整体运作理念与系统运转概论精要》的第六章——“现代酒店概念策划创新术”的第三部分内容。本文再次引用了来自“广州日航酒店”的概念性规划设计的“主题菜单”,并以“十六理念矩阵”作为现代酒店概念设计的逻辑推理板块,将截至目前酒店行业的“国标”、“行标”做了理念性透视,并与《现代酒店概念设计技术路径概览路线图》的纵横座标体系做了系统对接和解读:设计理念=酒店风格+产品特色+市场形象;设计定位=空间组合+资源配置+酒店氛围;设计指南=评星达标+功能布局+服务流程;设计流线=装潢装潢+灯光氛围+主题环艺。
下期继续连载本文第七章——“现代酒店概念策划创新术”的最后部分(即第四部分):“六、现代酒店空间概念设计的运营理念指南”等旨在构建“思想旅业转身看酒店”的核心板块,并让您——
如果看到她的企划文案,您会称她为顾问规划师;
如果看到她的顾向报告,您会称她为酒店策划师;
如果看到她的酒店项目,您会称她为概念设计师;
如果看到她的概念设计,您会称她为形象创意师;
如果看到她的形象识别,您会称她为品牌行销师;
如果看到她的品牌教案,您会称她为职业训导师;
如果看到她的专栏文章,您会称她为咨询服务师……
(张楠/作者:瑞银数码港酒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日航酒店业主代表,兼职中国旅游酒店业协会理事、世界金钥匙酒店联盟企划顾问、国际白金管家服务机构品牌推广顾问、国际皇金管家服务联盟副理事长、酒店职业经理人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国内数家旅游院校客座教授,荣膺感动中国酒店十大人物、建国60周年酒店业特殊贡献奖等)
(孙凤芝/作者:山东师范大学旅游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职山东省旅游局专家库专家、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常务理事、顾问、山东省政府采购中心酒店采购专家、国际白金管家机构教育培训顾问,荣膺建国60周年酒店业特殊贡献奖、中国酒店业十大培训师等)
(曹海涛/作者:威海顿酒店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锦派酒店顾问机构首席设计顾问、高级室内建筑师、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资深酒店设计师,兼职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常务理事/广州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州市政府重点工程评审专家库专家、广州亚运会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荣膺中国酒店设计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最佳酒店设计师、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广州十大最具影响力室内设计师等)
广州日航酒店“锦品”中餐厅由水景厅面、庭园包厢(3个)及贵宾包厢(4个)等区域主题细分空间有机组合,并继续沿承本酒店“水樱花•数码纹”的环艺设计主题,在该高档用餐空间给予特定的语汇诠释:步入序厅迎面凸显的仿水晶透光石玄关式照壁——“水樱壁影”,其艺术原型乃是“唐韵石灯笼”的折射——“樱花影造壁、水韵蕴其中”;仿明式家具布置的宾客等候区准确解读了“宁静致远”的环艺设计氛围;呈“T”字型的“中国风”厅堂格调,已将“茶道茗香区”恰到好处地相嵌在上下对称的两个静水流池中间,而优雅的古筝雅曲正通过“涓涓细水”流淌进包厢及用餐客人的心扉……那隔池相望的两个厅面通道正好成为“服务”与“客人”出入的分流捷径;散座区、会客区的“玄关式廊门”设计理念除了隐喻“数码纹”这一中国文化元素(源于佛教“万字纹”的图案)外,在区域功能上则暗合了“包厢”的流变空间,而同样拥有“廊门”装置的另一个“贵宾包厢”则可以流变成散座用餐区,一切皆视客人的需要……设计随客人而变。“流变”在这里已成为环艺主题的设计的经典语汇,而永恒不变的依然是“樱花淀水、数码留纹”的互为因果蝶变格局,并诠升出一个可鉴、可赏、可品的高档主题中餐厅——香车宝马、衣锦昼行,唯优雅品味在“锦品”居停展现……
五、现代酒店空间概念设计的核心价值与理念矩阵解构
酒店概念设计在资源整合上是从“空间”(以“服务功能”为核心)诠升到“主题”(以“品牌文化”为特征)的方案设计技术路径,并在概念设计诉求下逐一完成酒店从规划设计、建筑(室内)设计、景观园艺设计直至施工图设计的设计进程。然而对酒店而言,这只是规范意义上的设计流程。
(一)酒店空间设计的主题概念
为此,本章节导入了现代酒店主题及环艺等专案设计的基本理念及其方案技巧。如果说概念设计具有基垫酒店空间硬件的功能化规划作用,主题设计则具备铺垫酒店空间软件的文化性权重导向。虽然酒店在景观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上均会表现出相当的“主题性”设计元素,但是二者仍不可相提并论。主题设计的灵魂是对酒店空间文化题材的创造性演绎。通过主题设计的“场景”将其“空间”笼罩在具有某一种或某一类浓郁文化主题的酒店体验性空间氛围中。,酒店设计“体验+回忆”的叙事性场景也就随之诞生了。
酒店主题设计要达到“体验+回忆”的空间效果的另一个设计前提,是让酒店空间具有“被体验”的人文设计秉性,而主题设计就是要努力去揭示这一进程,并达到“体验性酒店”的主题文化设计魅力。
据此,酒店主题设计的至关重要性可由如下“逻辑三段论”来推理:
——大前提的必要条件:以“文化”为主线的主题设计具有“设计”、“品牌”、“服务(产品)”的三个市场秉性;
——小前提的充分条件:酒店成功经营离不开“设计”、“品牌”、“服务(产品)”这三个市场关键要素;
——结论的充要条件:主题设计是成功经营酒店立足市场的充要性条件。
(二)酒店空间设计的解构要素
为此,本章节将现代酒店的概念设计解构为“设计”、“品牌”、“服务”三个互为因果的子系统。本章节的第一部分(本杂志连载文章之八)已将以“文化”、“艺术”、“景观”等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主题及环艺设计的基本范式,扩充到酒店整体运作与系统运转的企划作业空间范畴,并以其“概念设计路线图”(即十六理念矩阵板块)予以了概括性的理念界定,而本文则是对“概念设计路线图”在技术路径层面上的系统解构,遂为酒店概念设计在“十六理念矩阵”的集大成者。
1.酒店概念设计下的“品牌”是“设计”出来的
现代酒店概念设计在“品牌”通路上的“十六理念矩阵”的主线是“设计理念·酒店风格·产品特色·市场形象”。“品牌”在这里除一般市场意义的“国际品牌”、“连锁经营”及“委托管理”等运作理念及模式外,在酒店概念设计阶段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有待解答:我们应该设计出怎样的“酒店产品”并达到“国际品牌”(国际化酒店以服务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市场品牌)能够接纳的程度,或换一种角度思考: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类国际品牌去培育并提升尚在襁褓之中的酒店产品——而这就是酒店概念设计所追求的“品牌”设计成果的雏形,这意味着概念设计首先是设计“理念”的元素设计。
(1)设计理念
酒店概念设计在“理念决定出路”的思维定式下,首先要“倒果为因”的假设塑造哪一类酒店产品——从客房、餐饮、会议、康乐到公寓、休憩、度假、商业等,使之具有“品牌”的内涵(培育酒店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增长基因)与外延(酒店进入市场选择国际品牌的宽容度及其适用性)。显然酒店经营成败的关键筹码已内蕴在品牌概念设计阶段的初衷里了。为此,本章节的案案例酒店选择了正在建设中“广州日航酒店”,这与本文作者的职业背景有关。
本案例酒店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概念设计的产品创新,塑造出当地“最具商旅居停特色的服务品牌”这一市场目标。在其概念性的方案设计里,描述了如何通过“商务旅行”与“会议度假”两个主流客源在酒店的居停下榻空间,让客人留下特殊的回忆经历,进而真正体验酒店独树一帜的服务品质:“值得信赖,永远领先”(日航酒店国际连锁经营理念)。因此“商旅·居停·特色·服务·品牌”的设计路径是需要在理念的高度概括下演绎出“酒店风格”的。
(2)酒店风格
酒店概念设计,尤其是它的规划(含主题设计)、建筑(含室内设计)及景观(含环艺设计)三个权重板块的概念设计或方案设计,最终都将蕴生出酒店的风格,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旗帜鲜明的酒店风格。广州日航酒店是要通过概念设计逐步导向“商务性、会议型、度假式、休憩态、主题化”的产品组合风格,并从市场的角度概括了其产品组合的特征(外延)及特质(内涵),并在“酒店风格”的概念设计中,从“细节”上把握、体验其风格的形成。
举例而言,酒店在“无障碍设计”中,以往在概念设计阶段一般只是功能性的连接到“客房”、“会议”场所就没有延伸的通路了。然而,“残疾人”的平/垂交通动线如何畅达而又不“喧宾夺主”?酒店室内外空间组合又如何体现“无障碍设计”而又不颇费投入成本?作为“SPA水疗中心/游泳池”经营场所,一旦也有“残疾人”跳入水池中又如何做到既安全又舒适?这些无须一一例举的“细节”,尤如一颗颗“珍珠”,一旦被概念设计这根“项链”串在一起,就是一条可圈可点的“珍珠项链”—— 一种让人缅怀并充满人文精神的“酒店风格”……没有“风格”的酒店是不会成为客人“体验”之后还会再回来“品味”一番的“休闲目的地”的。这就是本案例酒店通过概念设计这根“魔杖”,欲要达到的“酒店风格”下的“产品特色”。
(3)产品特色
本案例酒店除了以其“性、型、式、风、化”的酒店产品组合“五元素说”,构建酒店总体功能布局外,要成为当地“商旅休闲目的地”仅靠此“五元素”是不够的。因为每家只要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准的酒店,只要有相当的理念做指导,都可以循此“五元素说”在酒店空间概念设计领域上施展一番。关键是谁能把这五大板块“恰倒好处”地摆布好——即在“现代酒店系统运转学导论”的规律引导下,分别在“数量”(以规模为效应)与“质量”(以产品为效益)之间找到一个概念设计的“四维空间”,即酒店“系统运转”与“产品组合”的“空间临界点”——空间参数与功能布局之间的制衡及链接!
酒店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特色”除了其内在的“特质”,如功能、品质、效果等外,还有一个“黄金分割”的设计效应深藏其间,这就是“产品”与“规模”及其系统连接的“无间道”,如“无缝隙”的前后台交通动线设计概念等。
酒店整体运作的“产品特色”在酒店淡旺季的市场波动曲线、客源细分的权重导向面前,尤如一块吸水性能极强的“海绵体”,以它的“伸缩度”化解了酒店“不可贮存性”的市场脆弱秉性,比如酒店“1+1+1”连通式客房的N次销售组合方式:三间套客房/大床套房/双床套房/标准双床房+标准大床房……它们导出了:理念决定风格,风格内蕴特色,特色诠升形象——“市场形象”。
(4)市场形象
“品牌”与“形象”在酒店概念设计的过程中是“由因而果”的设计技术成果。本案例酒店通过对“产品”与“服务”的“品牌化”设计,从而达到符合市场发展前瞻性的目标。其中酒店二期的“商业”、“公寓”、“娱乐”、“休闲”、“购物”等市场商圈元素,均在围合酒店进而营造出一种“不是把酒店建在IT国际社区里,而是把IT国际社区建在酒店里”的、大的系统设计理念观。
为此,如何“以小见大”般地营造只有“商旅航母”才可能“破题”而出的市场效果,酒店主题设计,只是其中的一种概念性设计的择选通路。我们还要解读客源在哪?从何而来?为何而来?来了之后如何消费?消费之后是否还会再来等一系列的市场概念问题。
2.酒店概念设计要面对的“设计”主题及其细分概念
首先要研判酒店主题设计的“主脉”——来自于人脉(人文性)、文脉(文学性)、地脉(历史性)的综合归纳与结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酒店设计师究竟是让“历史”去演绎“场景”,还是让“画面”去诉说故事等等,不一而论。但可以将“设计”纳入如下概念设计(此处的“概念设计”已非建筑(室内外)工程技术层面的设计作业领域了,更多的是企划文案的功能特性)的轨迹:
(1)设计定位
首先是确立酒店主题设计在历史、文学、人文、民俗、建筑、艺术乃至音乐等大文化系列范畴的择选路径,以及要考量的“题材”。显然仅案例酒店而言,其“建筑”的历史文化元素颇为淡化,但能否用“再创性”的文化元素,将酒店建筑的内外空间注入更具有IT园区市场气息和动感体验的地标效应呢?这是一种思路,但不是唯一的选题,旨在解读何谓“设计定位”——源于市场、高于产品。为此,在本文的第九章——“现代酒店空间设计集锦录”里,将会附录“广州日航酒店室内设计任务书(概念指导纲要目录”予以佐证。
酒店设计定位其次还是一个细分的过程,包括市场导向、类型权重、功能细分、设计风格等定位考量性坐标。其中,酒店市场导向定位包括:产品组合导向、服务特色导向、品牌形象导向、设计优化导向;酒店类型权重定位包括:商务型酒店权重、会议型酒店权重、度假型酒店权重、观光型酒店权重、综合型酒店权重;酒店功能细分定位包括:大堂功能细分、客房功能细分、餐饮功能细分、康乐功能细分、会议功能细分、商业功能细分、其它服务功能细分、后台功能细分;酒店设计风格定位包括:设计风格定位总述、室内设计风格具体分析(含空间格局、造型特征、色彩配置、材质选择、装饰特点、灯光考量、美术诉求、主题环艺等)
概念设计还要解决在设计师笔下的案例酒店是否能够讲出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体验性故事情节或场景来!这是体验“商旅空间”的第一步,然后才能提供“空间组合”。
(2)空间组合
当酒店概念设计下的大量题材,历史的、人文的、民间的、地域的都蜂拥而至冒出来的时候,主案设计师应该像一个高明的服装设计师“有机、有序、有效、有果”的“剪贴”——不是“粘贴”,而是深度加工剪裁下的“剪贴”,在酒店不同的局部空间,既让它们各自成篇,又要使它们通过“四维空间”演绎并诠升出“主题空间”,一个更具有“主题性、序列化”的故事场景。
在“空间组合”驱使下,所谓主题客房、主题餐饮、主题康体(如SPA水疗本身就是一种主题性颇强的文化元素,而不仅仅是一种休闲产品)、主题会所、主题公寓、主题商业街等等。总之,主题设计的使命就是让它们在“主题一族”下各得其所,物有所归,但又要如此般的恰到好处。例如,本案例酒店在扫描广州风土人情的世纪画卷时,其岭南风貌、穗城风采、羊城风光、花城风韵、南粤风俗、下关风情、珠江风姿,还有“亚运风格”,此“八风堂”式的文化元素如何在酒店的屋檐下“剪裁”、“取舍”,这就是“资源配置”的功能组合作用了。
(3)资源配置
既使“八风堂”在酒店空间概念设计下穿堂入室,也非“八仙过海”式的设计堆砌。在足够的文化底蕴“剪裁”下,通过酒店的主题设计在“有限”的酒店空间里做好“无限”的酒店“空间资源”的大块文章,即酒店概念设计“本·涵·觉·识·解·道·水·点”八元素技法的组合运用(详见本文的第七章“二、现代酒店概念设计元素诸论”/本杂志2010年第7期“专栏连载文章之八”),并最终凸显“酒店氛围”。
(4)酒店氛围
评介一家酒店的感受,唯有“氛围”两个字可以让客人带回家“品味”。因为它是体验式酒店空间设计的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作为体验消费服务的一种“回忆”得到文化上的优雅释义。对酒店概念设计而言,其刻意在“氛围”上的设计营造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因果关系。对于“体验”而言——从商务居停到休闲生活,是一种“倒果为因”式的结果:空间有“体验”是因为有“氛围”;“氛围”所蕴涵的文化、气氛、环境就是让客人去“体验”、去“品味”的,并可以“记忆”的设计元素。
酒店概念设计就是从文化定位,通过主题“破体”,在资源优化的驱使下营造出一种被大多数客人接受并趋之若骛的文化场景式的“氛围”。这就是主题设计概念下的“设计”要旨。举一反三,上述“设计四要旨”又何尝不是从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须把握的空间设计的主轴线呢?
3. “设计”与“品牌”构建酒店“以人为本”的“服务”基准
将“服务”纳入酒店概念设计的范畴,是一个既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设计决择。酒店一旦离开“服务”将无法经营——这是酒店作为一个“人”的行业属性所决定的。那么酒店概念设计即使忽略“设计”和“品牌”两大要素(事实上也做不到),也无法回避“服务”在概念设计上的需求:酒店总体功能布局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到底想表达怎样的一种服务理念?除了国际五星级酒店的豪华典雅与时尚流行等元素,如何让消费者更安逸、更自然地度过一次并愿意再次体验的商旅居停下榻经历?
没有成熟服务理念驱使下的服务流程设计,再辅于科学、合理、有效的服务功能设施的系统支持,要塑造本案例酒店“最具商旅服务特色”的品质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此,本案例酒店锁定“设计指南”、“评星达标”、“功能布局”及“服务流程”四大理念矩阵板块,为酒店的“服务”梳理概念设计清单。
如果说源于“设计理念”的“设计”概念是酒店走向成功运营的逻辑必要条件的话,以“设计定位”为前提的“品牌”概念则是其逻辑充分条件,二者之间呈现“设计”导向“品牌”、“品牌”驱使“设计”这样一种空间概念设计的因果关联度。而“服务”概念设计板块的“设计指南”就是上述“因果结晶”的逻辑充要条件。
为此,本文以《旅游标准与法规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版)作为本案例酒店概念设计参照体系,并以此来补充或修正建筑设计规范与建筑工程标准的偏颇或缺项。因为酒店空间设计的归宿是要将“建筑空间”诠升为“商旅空间”,并打上“酒店”的人文烙印。没有“建筑”无所谓“空间”,但“空间”要赋予“体验”才会成为“酒店”,本案例酒店来自“服务”考量的概念设计蕴意在此。
(1)设计指南
“指南”的导向意义不言自明,在本案例酒店下提供如下“国家标准”为其概念设计保驾护航。如果不“看透”下述文献规范,要想在案头上呈现一个“有生命力”的“酒店空间”,一如“天方夜谭”式的“博弈”,是很难走入酒店这个“设计围城”的。
概念设计首先要思考如何破题,如何用一个能收敛本案例酒店五大市场产品细分功能板块(即商务性、会议型、度假式、休憩态、主题化的空间内涵),就像国际酒店业想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就想到“博彩主题酒店”那样自然。所以,所谓酒店概念设计“功夫在外”的喻意,可以从以下的“国标”、“行标”里窥视“其所以然”来:
——《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16766—1997)》:它解构了旅游两大核心——“供”与“需”在“服务”连接下的基本概念,同时在“服务要素”与“服务质量”上界定从专业术语到功能性概念的一般定义。此“国标”会给酒店概念设计师一个很好的启迪:“旅游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商旅”一旦与“酒店”结合,就有了诠升这种商旅生活方式的“人格化”酒店空间。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的宏观要素如何影响乃至左右微观层面的“酒店”。此《通则》分别在“区域”、“规划”、“市场”、“资源”、“产品”、“容量”等方面给出了设计理念路径——如何通过“专业术语”窥视酒店将要面临的市场及同业的挑战及威胁呢?或言如何通过“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如:对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及“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如:景观/道路/绿地/环境保护及卫生/旅游服务设施等系统规划设计)进而影响关于从“旅游主题小镇”脱颖出“IT国际社区”里的本案例酒店规划蓝图呢?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如何将“酒店”置于“旅游”这一更大的规划视野中研读,它涉及“旅游资源分类”,即酒店市场分类的策划事宜,如以此“国标”来区划,本案例酒店应置于如下规划概念的范畴,并从“旅游资源分类”的角度来评介概念设计下的酒店产品资源组合——“主类F:建筑与设施”:
“亚类/FA综合人文旅游地,基本类型 :FAB康体娱乐休闲度假地,FAD园林游憩区域,FAE文化活动场所”;
“亚类/FB单体活动场所,基本类型:FBA聚会接待厅堂(室),FBC展示演示场馆,FBD体育健身场馆,FBE歌舞游乐场馆”;
“亚类/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基本类型:FCI广场,FCK建筑小品”;
“亚类/FD居住地与社区,基本类型:FDC特色社区,FDF会馆,FDG特色店铺”。
上述11个旅游资源细分类别又会给“源于旅游、高于酒店”的概念设计带来何样的启迪呢?显然关于酒店“生命力“的概念设计可以在旅游规划的土壤里去寻找创意的养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一般而言,酒店的方案设计阶段可以忽略这一板块。但是本案例的酒店概念设计可通过其所处区域的“水脉”(规划区域内的水系)、“地脉”(规划区域内的山系)的围合作用,以“人脉”构筑“IT国际社区酒店”的商业模块,而以旅游景区(点)的设计理念,以及规范流程将会提升本案例酒店的设计品质。
(2)评星达标
酒店从规划设计到投入运营,其最终总是要与“星级”接轨的。此外还有“绿色酒店”、“主题酒店”等代表酒店业界风向标的酒店类型有待设计师去跟踪、扫瞄。这是本案例酒店“服务”品质达标的核心板块。酒店概念设计可从此“国标”或“行标”,在其看似“硬件”实为“硬中见软”(如酒店“舒适度”的综合考量),或“软中带硬”(如星标“计分项”的达标考量)的评星达标体系中去汲取“设计养分”。
——《旅游酒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03)》:如果在酒店概念设计阶段从“服务”的角度去审视并驾轻就熟地运用此“国标”(它应是上述所有参考标准文献中最重要的规范性指导文件之一),如有时间最好同时参考1993版和1997版,乃至2009版/未定稿,从而悟出本案例酒店在“五星级”17类必备项目(必要条件)、33个选择项目(充分条件),以及420个设施设备及服务达标项目(充要条件)里,作为“星标”其在过去17年间的历史演变和权重路径—— 是什么(酒店类型)、为什么(市场定位)、怎么办(权重选项),以及“星标”对本案例酒店概念设计的影响及其制衡作用。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是奠定酒店是否能成为1-5星级酒店的概念设计硬件基础。如果说酒店设计师所熟悉的《旅馆建设设计规范》最终会导致“酒店建筑”的诞生,而此《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则创造出“酒店空间”,前提是本案例酒店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绘制,均能折射出“硬件做透举轻若重,软件做精举重若轻,设计做细恰倒好处”的专业功力。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是奠定本案例酒店概念设计如何构建国际五星级酒店硬件基础的“共性尺度”范本。《星标》资料性附录——A、“设施设备及服务项目分类”、B、“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及清洁卫生评定标准”、C、“服务质量评定”、D、“服务与管理制度评介”等,无庸置疑地会引导出大大小小的设计概念,诸如选择某种客房家具造型及款式将直接影响清洁卫生的劳动强度及其服务作业效果的“二难”选题——好看的家具未必好用,好用的家具未必好看。而这与评定五星级酒店及其得分率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绿色旅游饭店(LB/T007—2006)》:此“行标”兼具“主题”、“环艺”、“景观”等概念设计的部分色彩,不妨“让绿出色”——让本案例酒店作为“社会企业”与“社区酒店”,兼具IT国际社区公共设施“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商旅秉性。
——《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规定(GB/T13391—2000)》:鉴于本案例酒店餐饮空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包括租赁餐饮区),此“国标”关于“餐饮”部分,其“特级酒家”等级划分条件可以对应本案例酒店餐饮体系(虽然“星标”已有相关达标体系),并可作为酒店概念设计下的充分条件来参考(即必要条件仍以“星标”为基准),凡涉及“酒店餐饮”部分,则以“特级酒店”的标准体系为考量,适时补充“星标”在这一领域的阐述。本案例酒店在餐饮领域的概念设计应本着“硬件达标、软件加权”的设计理念做一次“疱丁解牛”式的设计功夫大餐。
——《内河旅游船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5731—1995)》:应将此“国标”当作“水上酒店”概念来解读。就“主题客房”、“主题餐饮”而言可以从中获得某些创造灵感和设计启发。
——《星级酒店客房客用品质量与配备要求(LB/T003——1996)》:似乎与本案例酒店概念设计无关。但是当主案设计师在阅知仅仅“卫生用品”就有19个细目后,就会很谨慎地设计上述相关物品摆放的功能位置。如“洗衣袋”这一看似轻微的物件,其究竟是放在客房“卫生间”内(体现便利性),还是“衣橱”内(凸显舒适性),还是“床头柜/写字桌抽屉”内(服从规范性),包括“洗衣袋”摆放位置在“第一时间”的直观透视性,不但可以掂量出酒店设计师对酒店空间的“体验”水平,同样也可以掂量出酒店的设计风格权重:——安全、洁净、舒适、便捷。
实际上上述评估透射出一种“理念决定出路”的服务研判。有怎样的服务理念就会产生何样的服务流程,并以相关的空间功能配置为其硬软件系统保障,而后者就是酒店设计师智慧的技术结晶。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规划与评定(GB/T18973—2003)》: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厕所,人类文明进步与之密切相关。旅游“六大要素(住、食、行、游、购、娱)”少了此人类赖于生存的“下水道”就寸步难行,其重要性还可与“世贸组织”相媲美——因为它们的英文缩写都是WTO——World Tolet Orgnization 和 World Trade Orgnization 。虽然,目前尚无以此“国标”引入五星级酒店作为概念设计的范本,但是想象一下为何高星级酒店的“残疾人厕所(位)”连正常人“急用”一下都有“被残疾”的后顾之忧,就明白了“国标”的范本意义。举证反例,当卫生间(酒店公共卫生间区域)内的背景音乐和其壁挂在“小便池”墙上的液晶电视机里播放出来的背景声音不期而遇,就会形成烦人的“混音”,而成为客人“过犹不及”的如厕氛围,但这并非酒店概念设计的初衷——以人为本。
(3)功能布局
酒店总体功能布局不仅是本案例酒店概念设计的阶段性的转折点,更是一个难点。一旦酒店方案设计阶段的功能布局尘埃落地,概念设计就可从规划和方案设计阶段进入到“深化设计”领域,而这时“十月怀胎”的酒店就已经孕育其中了,但是酒店总体“功能布局”并不是那么能搞掂的。
为此,本案例酒店应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换位”思考,遂以如下两个“国标”解读五星级酒店是什么——人格化空间;为什么——商旅生活方式的选择及体验;怎么办——以“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与“旅游饭店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窥视五星级酒店的形象、功能、设施、服务及规范。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GB/T10001.2—2002)》:此“国际”也未能逃脱“黑色图标”与“静态示意”的两大设计概念的不足。推荐此“国标”并非是要影响景观设计师在本案例酒店景观设计中大张旗鼓的应用,而是预料性地按排并设计如何让客人在其潜意识下产生服务/消费需求之际,就可以通过系统性、专业型及人性化的视觉导向指南体系,“方便、舒适、美观”(此应成为酒店空间功能布局设计的要旨之一)地寻找或抵达居停下榻或消费体验场所,而不是只有当客人步入酒店电梯厅口处才恍然见到存在电梯的“静态示意”图标。
酒店概念设计要把“视觉导向”作为“功能布局”的重要一环,并与“景观/环艺/主题设计”板块结合,如何从“符号”看出“功能”特色,又如何让“功能”颇具“人文”色彩,这才是解读此“国标”的出发点(从“符号”到“功能”)与归宿(从“功能”到“人文”),这才是让酒店“体验空间”走出“迷宫”并构筑“宫殿”的“轻车熟路”。
——《旅游饭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LB/T002—1995)》:此“行标”导入本案例酒店的意图与上述“国标”(可视为“姐妹篇”)一样。也许当酒店设计师看到“客房送餐服务”的标识,才会意识到作为五星级酒店“专用送餐电梯”与24小时运作的咖啡厅厨房的食品输送通道是要对接,且还要呈180度直通式的“轿厢”平面布局,这才是体现“房内用膳”服务的专业水准(卫生、出品、客流、环保等多种综合因素下的设计考量)。如此这般,此“行标”举一反三的意义——“小事+大事=凡事”的服务训典在此可以解读为“透彻+精确=细致”的概念设计企划手法。
(4)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在这里不单是概念设计的技术路径,更是“思想旅游转身看酒店”的理念通路。
——《星级酒店访查规范(LB/T006—2006)》:如何从《规范》看透并把握酒店在概念设计领域的“点(理念)·线(功能)·面(系统)”及其临界点。试举一例,与“星标”相吻合的有关前厅/客房/餐饮“整体舒适度”的设计,在“评星达标”评估阶段涉及28分(五星级酒店达标总分值为420分,占6.2%),而在此“行标”中,相关“前厅/客房/餐饮”整体舒适度的评分考量为122分(五星级酒店达标率为90%,即549分(满分610*90%))。
酒店“整体舒适度”的最终评介系数及结果,很可能就是在本案例酒店概念设计阶段给设计师“预埋”下的,并且是负面效果。比如,当客房服务员“三声敲门”的规范动作,却误导出相邻房间的客人出来时,唯一要反思的就是客房门的材质选择及其隔音处理是否到位了。至于因为“气流负压设计”不到位而把“厨房气味”传入“客房区域”的负面事例,也非鲜见。酒店空间概念设计的“服务流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从此《规范》中大观其“色”——空间、系统、功能、产品、细分、组合等等,不一枚举。
——《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2002年3月颁布》:它是历经25年中国酒店业星级化、规范化下的业界产物——从“约定熟成”到“契约精神”,本《规范》可以解读。这与酒店概念设计无关,但与酒店理念设计的“规范化”有关。比如,一旦酒店环艺设计方案中忽略了为酒店经营者留出“饭店可以谢绝客人自带酒水和食品(“行规”第29条)”告示的显著位置,就有未布达“顾客知情权”的设计简陋之虑。
在酒店概念设计的方案中如何顾及并关照诸如此类的“小事”——实则理念设计之“大事”,从《行规》中“拾漏补遗”似是“授人于渔”的设计技法。比如,当客人离店结帐之际,在“第一时间”提示其遗留在“客房保险箱”内的贵重物品——客房保险箱与总台电脑管理系统联网、房匙采用第三代射频技术并与总台功能连接等,这些都是需要在酒店概念设计阶段“功能”与“系统”组合时,须预案式提出来的相关“概念”,“行规”在这里起到了“倒果为因”的“网上引擎搜索”效应。
4.装潢/氛围/环艺下的设计流线为酒店概念设计构筑了最终的整合通路
(1)设计流线
从酒店系统运转学的角度审视,“设计流线”强化了“装潢”(“装修”之上的精工细雕)、“灯光”(包括灯具及其造型)及“环艺”(除色彩基调外还有布艺色系)的功能性效果。同时也为主题设计、环艺设计和景观设计之间寻找到了一个交汇点,即如何通过装潢(包含美术)、灯光及环艺的交相辉映,而凸显或折射来自酒店主题设计的理念、环艺设计的氛围,以及景观设计的效果。
(2)室内装潢
酒店“装潢”体现“理念”应和“灯光”衬托“氛围”,以及“环艺”凸显“效果”等量齐观。而室内设计以其室内装潢为主导的设计概念,已分别在“主题·文化·景观”概念设计主线与“装潢·灯光·环艺”概念设计流线之间构建了一条“服务+产品”的价值链条。“服务”在这里表达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是另一种“服务性产品”语汇,就看酒店设计师如何掌握并运用自如了。
(3)灯光氛围
在西方国度的酒店主张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尽可能收敛、隐藏,在造型、色彩和材料等方面保持与公共空间的和谐;而国内的酒店似乎更强调个性、特色、地标,对形成协调的城市整体环境面貌有可能构成威胁,这两种不同的酒店建筑设计理念都有可能在我们面前呈现。所以“灯光氛围”是中外酒店在概念设计中,可以相互借鉴并交融并蓄的概念设计手法的理念“分水岭”。
酒店灯光氛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选择下的态度和心境。当您在一家现代酒店的餐厅和煦温馨的灯光下,零点了一份有机绿色食品,就会情不自禁的尝试着嗅到蔬菜自然的芬芳;当您在健身房专业灯光的陪衬下挥汗如雨,会自觉不自觉的延长瑜伽或慢跑的健身时间;当您在客房居停一天以上,会在LED聚光射灯照到的“绿色环保卡”的提示下,正试着为了环保而继续使用无需每天更换的床单、被套等布草……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发展,这是“LOHAS/乐活”呈现在现代酒店里的商旅居停生活的又一幅图景,而这一切均离不开灯光氛围的心理暗示和系统支持。
(4)主题环艺
如果说对优雅商旅生活的向往意味着人在酒店空间内和谐的律动,那么对它的信仰就反映出人们对这种优雅生活序列的追寻和奉献,而最能表现这种秩序的莫过于酒店建筑本身所赋予的“主题环艺”的文化情结。酒店建筑不仅为优雅的商旅居停生活提供了舞台——一个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双重庇护场所,而且它自身也成为了酒店主题环艺的代表性符号,它从内而外映射出商旅居停的个性、情感和品味,或者说是个体的存在感。而这一切,却有从传统酒店到现代酒店为之付出的优雅和服务,并贴上了“精细、周到、圆满、美好”的概念设计标签。
在主题环艺引领下的优雅商旅生活画卷,已经在现代酒店的建筑空间内缓缓的舒展开来:精致的地毯诉说着安详而雍容的岁月,客房内积蓄的商旅生活的能量与似家非家的私密的情感,行政酒廊图书馆正蕴藏着思想与内敛的气韵,皇家套房里的客厅意味着舒展的自由与拥抱的温度,餐厅厨房整齐的餐具提供了沉着淡定的优雅的用餐氛围和秩序,酒店大堂等公共空间的装饰瓷器或者墙壁上的艺术画,带来片刻凝神思考的移动画面,酒店窗外的风景展示出与日常家庭生活略有不同的细密纹理,如镜的滴水池或酒店上空的流云,喻示着光的静止与流动……显而易见,已经融入主题环艺熏陶的酒店概念设计,已天然地折射出现代酒店的优雅建筑的人格秉性。现代酒店与主题环艺正优雅的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空间因果序列,而这一切都可以在主题环艺下的酒店概念设计中找到它们的归宿。
5.“十六理念矩阵”概括了酒店从“设计”、“品牌”到“服务”的全部概念设计要义
无庸违言,本文至此已为本案例酒店的空间概念设计描绘出一幅“路线图”。“路线图”的“横向箭标”解构了酒店概念设计,尤其是概念规划设计的权重板块,即“设计理念(设计观)——设计定位(品牌析)——设计指南(服务说)——设计流线(整合术)。“路线图”的“纵向箭标”解读了酒店概念设计的要素板块,即:
——设计理念=酒店风格+产品特色+市场形象;
——设计定位=空间组合+资源配置+酒店氛围;
——设计指南=评星达标+功能布局+服务流程;
——设计流线=装潢装潢+灯光氛围+主题环艺。
(1)概念设计“路线图”解构
为清晰表达上述酒店空间在概念设计领域,该“路线图”彼此间纵横坐标的关联性,遂以“现代酒店空间概念设计技术作业概览”勾勒其“十六理念矩阵”如下:
显然,此概览矩阵之“横向流程”是酒店空间概念设计的细分目标,其“纵向流程”是酒店空间概念设计的细分组合,纵横相交的“矩阵式流程”则表达了在细分目标下酒店空间概念设计各子系统作业板块的功能链接,并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或相互制约。
(2)概念设计的逻辑演绎
现代酒店空间(以室内为主)概念设计的流程(以上述“路线图”为例)是酒店空间概念设计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它影响并决定了酒店在空间概念设计的基本运作规律,以及相关作业进程。
酒店概念设计的基本意义就是关于空间及其资源(包括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如何达到最佳优化模式的境地。空间是酒店设计的主体及基本对象,而概念规划设计则是对酒店空间的再创造。
本案例酒店空间概念设计,遂以《现代酒店系统运转学导论》(即本杂志连载文章之一以来,来自其运作理念·管理模式·经营风格·服务特色·运转机制·系统企划·概念设计的核心内容纵横述)为主线,以“设计”、“品牌”及“服务”等概念规划的关键要素为导向,通过对酒店空间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三个梯度式的研发设计,使本案例酒店建立在四维时空(规划/建筑/景观/主题)的基础上多角度的量化,并呈现出一个硕大的以“人”为核心的商旅社交居停空间。这种以“人”为诉求并通过“服务”来诠释酒店空间的“体验经历”,包括了关于“设计”的品味和“品牌”的价值,以及与“人”的需求密切相关的“人格化”的酒店空间环境整体。
为此,本文将在第七章节的第四部分将选用《广州日航酒店概念规划设计纲要(简约版)的部分内容,作为《现代酒店整体运作与系统运转概论精要》之“企划”和“设计”二个章节的案例式集大成者,给本杂志的专栏文章:“一家现代酒店是如何塑造出来的……”的第七章“现代酒店概念策划创新术”划上句号。
“锦品”中餐厅主题设计所营造出来的优雅氛围还在继续扩散:当宾朋满座不经意的被“12星座+12生肖”所涵盖,也仅一个24人座的豪华宴会厅空间足矣放下人性的万般风情!当宴会厅内的四根立柱已影响用餐客人美食神经的时候,索性让“鸟语花香”的背景立柱图案去代替此处“于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岂不是更妙?当“数码纹”替代“水樱花”而构建出“宫灯华盖”的圆吊顶时,能与它天地间呼应的似乎也只有“祥云地毯”与它互拥——随着贵宾“踩云踏天”般的步入宴席,一股“山高人为峰”的尊贵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此刻贵宾厅内盥洗室附设的“化妆区”决非多此一举,一切皆因为有了优雅的“美食佳肴+管家服务”的设计理念在驱使着主案设计师的灵动之笔.....他们下一部的设计作品又将解构出何样的环艺主题或文化意境呢?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未完待续)